第九十四章 永乐大典_南明战神
笔趣阁 > 南明战神 > 第九十四章 永乐大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四章 永乐大典

  秦义其实很想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类十分具有煽动性的话,让这些放在后世就是十足文青冲动少年的士子们纳头便拜,然后在场的几个年轻小官抱着秦义的腿,痛哭流涕喊道:“敢为国公爷效死!”

  憋了半天,也没有憋出几个字。士子们的欣然同意,让秦义免了这场尴尬!

  “好好好,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年轻俊杰!尔后庙堂三十年皆有尔等风姿!”

  这是秦义给出这些远赴台湾士子们的承诺,也是秦义给他们的一个政治仕途。

  许多人都知道皇城中的皇帝已经病入膏肓,下一个能进入皇城中,主宰沉浮的人还未知,但很多人猜测是那个拥兵十余万,声威震天的秦义。

  但不管谁坐在皇城中的皇位之上,不可否认的是秦义始终将会主宰朝政,他的话语就算是未来的帝王也将不敢违背。

  所以秦义许下的这一句尔后庙堂三十年皆有尔等风姿,让在场的士子们激动万分。

  “多谢秦国公!”众人发自内心的感激。

  “去台湾之前,我先要考验下尔等,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若是都办不好,那么各位就没有资格去台湾治政一方了!”秦义对众人说道。

  “秦国公有何考验?我们最不怕的就是考验了!”有年轻士子高声说道!

  “好,年轻气盛,我就喜欢你这样有锐气的年轻人,你若是入我兴明军假以时日,定能官至校尉!”秦义看向那个年轻士子的赞道。

  那个士子缩了缩头:“我虽心向军营,但奈何体弱多病,手无缚鸡之力。还是算了吧!”

  “哈哈哈,锐气有,可就是太怂了!”秦义笑道。

  众人也是嬉笑哄闹,纷纷打趣这个士子。

  “山东是前线,战乱不断,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从河南、山西、直隶等地区不断的有流民想要南下,但是堵在山西,淮安等江北地区,早已到达能容纳难民的极限。山东巡抚路振飞正为难民之事头疼,再加上清军从济南府而出,不断骚扰各地,我前后两卫大军疲于奔命,难以应付清军八旗铁骑,难民们也死伤无数。

  山东日后也将会是我军与清军的主战场,百姓已经不适合生活,所以我给你们的一个任务,前往山东,招笼流民,汇集百姓于日照,在日照等待安排,东海水师将回来接应你们,将这些百姓流民送往台湾安置。所有钱粮供应皆有山东巡抚衙门支出,兴明军前后两卫将会给你们极大的帮助以及保护你们和百姓们的安全!你们要负责的就是在各自负责的一片区域,统筹全局,让民心稳定!你们可否做到?”

  “这有何难?这些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战乱,就算是将他们迁移到台湾,只要能保命,他们会欣然前往的!”有士子道。

  “是的,没错。但也还是会有许多百姓不愿意,这就需要你们去做工作了!三天之后,在这里集合,苍龙营的士兵会护送你们前往山东,现在诸位可以回家与家人告别,安排家中之事,等前往台湾,你们也可以带着家属前往。

  三日之后,我希望今日在场的所有人都前来,没有人会因为困难而退缩惧怕!”

  没有人答应了还不敢来,那么这就是拿着自己的仕途来开玩笑了,三日之后不来的话,仕途在难以存进了。

  众人告辞后,在场的还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人。

  秦义命人送上香茗,拱手道:“三位,久仰大名!”

  “我们也久仰国公爷,今日终于得见,算是了了平生心愿!”顾炎武拱手说道。

  “周培公是亭林先生的学生吧?”秦义笑着问道。

  “有师徒情分!”顾炎武道。顾炎武是有点惊讶秦义是怎么知道的,但是想到秦义的间谍司,要知道这点事,对他来说并不难。

  “先生不必担心,我起用周培公,将其安排在重要的职位。自然需要弄清楚他的底细。当看他居然和先生有过交集,我还是有点惊讶的!”秦义说道。

  “无妨。周培公此人有慧根,虽然还年幼,但我已经看到了他未来的潜力,他能遇到国公爷,日后在国公爷麾下,封侯拜相不在话下!”顾炎武说道。

  两人一番吹捧,旁边的王夫之和黄宗羲笑眯眯听着,时不时的喝一口茶。

  秦义停止住吹捧,直入正题:“三位先生是吏部尚书张慎言推荐给我的,说三位有意在朝廷为官,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安排三位先生的官职,希望我能安排。我起初是想将三位安排到台湾主政的,但是一想,主政台湾一县或者一镇之地未免大材小用。我这里有更适合三位的官职!”

  朝堂乱象平息,阮大铖、马士英伏诛,树倒猢狲散,昔日依附在二人身边的官吏被罢职的罢职,辞官的辞官,已经差不多消散了。而东林经钱谦益之死,元气大伤,又经过新民学社的釜底抽薪,将年轻阶层全部挖走。东林可以说垂垂老矣,不堪用了。

  朝廷党争几乎在阮大铖、马士英、钱谦益三人死后,瞬间消散,不复存在。以史可法、高弘图等秦党人士强势崛起,开始掌握朝廷话语权,可他们并没有迫害东林以及部分当初阮马集团的官员,反而对有能力的大举提拔,并且六部九卿依旧没有更换,反而由内阁请示圣上,放下更大的权利。

  这一手是让朝廷彻底焕然一新,起初的各党派的怨言声,越来越小了,直至再也听不到。

  吏治的清明,就代表着各级衙门、官吏能高速有效率的运转,南明的腐朽气息,在这段时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了,起码朝堂上的活力是越来越强的。

  只是随着朱由崧的重病卧床,让朝堂之上,再次阴云密布,闹得人心惶惶。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这样在历史上号称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这三人心高气傲,有隐士风范,他们出来进入仕途,足可以看出朝廷这段时间的变化了。

  “不知道三位可知道我在南京的大明图书馆?”秦义看向三人问道。

  三人点头,王夫之说道:“这个是自然了解的。秦国公花费巨资,建造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图书馆里面的仓鼠数十万计,着实让人震撼和佩服。国公爷此举,可谓是造福万世!”

  “数十万的藏书量不算多。华夏数千年来,书海之中的书籍不知道多少,远不是数十万可以比拟的。更不用说全世界了,书籍数量更是浩瀚无边,我想要打造的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图书馆,供我华夏子民阅读,任重道远,不是我这辈子能完成的,还需要后世子孙的努力,这些暂且不提。

  我在处理图书馆书籍之时,发现有许多孤本,甚至很多孤本都缺失遗漏,这不免让人遗憾。我希望有大学问之人,来补充这些孤本,并且将这些孤本重新印刷复件保存,让孤本不再成为孤本,同时还有许多的外国著作进入,以卫匡国等传教士在不断的将这些书籍翻译,这些西方书籍中所传达的思想、学说,正是我们大明所需要的,我想三位应该很感兴趣。

  在三位先生,了解这些国外的思想著作之后,我想请三位先生,共同编撰集华夏书籍、西洋外国书籍各分门种类百科全书式的书集!”

  三人无不动容,顾炎武更是疾呼道:“国公爷要效仿永乐大典编撰出一本旷世大典吗?”

  秦义笑着道:“不,我要超越永乐大典!”

  “此举乃是旷世之举,书成之时,恐怕会享誉后世千万年,国公爷能将此事交给我们三个,我们三人能力有限,只恐无法完成!”黄宗羲说道。

  “三位先生有大才,定能完成的。永乐大典的正副本都已经残缺,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我希望能弥补这个遗憾,并且编撰出一本更好的书集,留给后世子孙。

  三位先生在募集书集种类的时候,定要将那些孤本补全、再重新印刷,让孤本不再成为孤本。具体事宜,我们日后再讨论不迟,三位先生需要的所有资金援助,皆有大明图书馆支出,而三位先生需要的人手,我就无能为力了,不过相信以三位先生的号召力,召集一大批有志之士是很轻松的!”

  现在南京上下,谁都不知道永乐大典正副两本的下落,有人说在万历年间的宫廷大火中,两本就已经损毁部分,也有人说已经彻底毁灭。但是以秦义后世的见闻,可以推测出,永乐大典并没有全部损毁,只是损毁了部分。正副两本在万历年间宫廷大火中损毁部分,是可信的。

  只是现在不管永乐大典正副两本有没有损毁,这两套都在北京,想要取得,需要耗费不小的周折。

  “我大明的东西,怎么能在异族的手中,这是抵辱于奴隶人之手,是亵渎。国公爷还请想办法速速找回!”说起永乐大典的正副两套,顾炎武义正言辞的说道。

  “我会让间谍司盗取的,若是不成,只能等我攻到北京才能获得了!”秦义说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lbb.org。笔趣阁手机版:https://m.wlbb.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